当前位置:中国文明网土右旗站首页>文明观察> 详细内容
包头:让文明成为城市“底色”
发表时间:
2015-12-17
来源:
人民日报

  

  (深化“基层工作加强年”)

  地处西北边疆,内蒙古包头市连续四届保持文明城市称号。做到这一点的地级城市全国只有2个。在包头争创文明城市10年过程中,文明已成为城市的积淀,深入人心。

  志愿服务零距离

  在包头市昆都仑区心愿公益协会,74岁的王金胜老人向记者展示手腕上的“孝心手环”。当老人发生危险时,路人只要拨打手环上印制的“12349便民为老热线”,告诉工作人员手环编号,呼叫中心就可根据登记资料,直接联系老人的家人。

  “领取手环只需要填写老人身份信息、家人联系方式等资料,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心愿公益协会会长孟繁成介绍。2015年,昆都仑区全年投入25万元,由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的志愿服务,目前已在全市发放13000余条“孝心手环”,为贫困人群捐赠5000多件衣物。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的志愿服务,使得更多的社会力量自觉自愿参与到做善事的行列。从2015年2月第一个志愿者组织成立至今,包头市的志愿者组织数量迅速上升到30家,拥有674名成员。

  来到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包头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与学校共建的包头市志愿服务学院教学楼格外引人注目。“我们首次在高校实行学生志愿服务学分制,将大学生志愿服务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大学生思想政治评价体系,让志愿服务精神在学校落地生根。”学院党委副书记姚锡锋介绍,目前学校已有5个志愿服务项目。

  产业工人有担当

  走近包钢轨梁厂钢轨生产线,百米之外就感受到刚出炉钢轨的炽热温度。全国劳动模范、轨梁厂职工菅瑞军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伴随他攻克了多项提质增效的难题。从一名普通轧钢工成长为包钢技能大师,他累计为企业创造效益1300余万元。面对极为严峻的钢铁行业形势,包钢集团从思想发动到全员行动。轨梁厂党委书记吴章忠告诉记者,全厂每年拿出100多万元,作为职工的创新奖励,鼓舞广大职工与企业共渡难关。

  在北重集团,郑贵有已经不记得举办了多少期技能培训班和技艺现场展示会,向工友们传授绝活。如今,郑贵有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发展了一支9名技术骨干的精英团队。以国有企业为示范引领,包头市开展的“爱岗敬业·实干圆梦”主题实践活动,激发了全市职工“全力干好8小时、用心做好手上事”的热情和创新精神。全市涌现出一批行业骨干,他们把岗位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用劳动寄托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质朴情感。

  农村邻里“亲帮亲”

  走进包头市东河区河东镇的全国文明村——王大汉村,村委会的一站式服务站,让前来办事的村民纷纷点赞。该服务站成立于2007年,在这里,村民可以办理养老保险、新农合医疗、农田水利等9大类20多项服务。

  近几年,由村民代表组成的评议小组,每年评选一批好婆婆、好妯娌、好媳妇和最美家庭等模范人物和家庭。在王大汉村,志愿服务有一个特殊的名字——“亲帮亲”。谁家有困难,邻居们都会伸出援手,村民之间的感情也在相互帮助中越来越浓厚。“正是这种互帮互助的风气,使得许多外出创业成功的村民又回到村里,回报父老乡亲。现在村里有小型加工业、工程队、餐具消毒配送等产业,能解决700多人的就业问题。”村主任陈文超说。

  包头市近年实施了围绕精准扶贫的“道德致富传帮带”工程。以点带面,一家一户以“传帮带”形式帮扶困难家庭子女、进城务工家庭成员,实现农村脱贫、致富、圆梦。同时,持续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孝顺儿女、干净人家、百佳农牧民等活动,传承延续了良好的家风家训。(记者 吴勇)

  

编辑:李 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