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元宵节的温暖记忆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18-02-14 来源:土右旗文明网

  

耍狮子、舞龙灯、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每逢元宵佳节这些丰富多样的元素散发着浓浓的年味,也让我们勾起了关于元宵节的童年记忆。 

 

  记忆中萨拉齐镇传统元宵节十分隆重。花灯造型则从构造、用材却是日新月异,岁岁不同,烟火、炮仗种类更多,施放已有了专人和专用工具,耍狮子、舞龙灯、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之风更盛,是整个春节期间民间活动的高潮,但庆祝活动缩减到了三天。   

  

  

  即从正月初做准备,搭彩棚,龛庙供三官,栽九曲,正月十二各行业社团、村镇各种红火高跷、彩车、龙船、龙灯、狮子、抬阁、脑阁、皇杠、秧歌队一齐出动,锣鼓喧天,穿街而过,谓之“踩街”。十三杨公忌不出门,十四日,各种红火上街。

  

 

  十五日,为元宵正日,白天高跷,秧歌等各表演团队仍穿街绕巷如旧,晚上却是灯笼世界了,历年这天都为灯展,各种各样自制灯笼玲珑剔透,巧夺天工,齐挂街市两旁,游人也手提各式自制蔬菜、瓜果、动物小灯笼漫街而行。家户院落也是红灯高挂,一夜不息。

 

  

 

  遇上丰收年景,往往在这天要大放焰火,当地民间自制的焰火创意新颖,构思巧妙。民间自制焰火有“天鹅下蛋”、“猴尿尿”、“满树林”、由“二踢脚”组成可以转的“大火轮”等十分引人入胜,但最有创意、最能反映高超匠能的当属“炮打紫禁城”,在高空纵横交错的“二踢脚”的飞射中,一支威力巨大的“二踢脚”横空射向远在数十米中心位置悬挂的纸制三层城楼,一声炮响一团火光燃起,内藏鞭炮齐鸣,游人歌声雷动,四处商家、院落也鞭炮齐放,焰火浮动达到高潮,此后,游人渐散,零零星星鞭炮声至丙夜始息。  

 

  十六日,红火依然。下午各行各业社团敲锣打鼓,持香柱、牌位,到村外送瘟神,谓之除百病。

 

  随后,各种红火即转入沿街各户,谓之转旺火。转旺火转到谁家,谁家都有一番接待。过去踩高跷者转到谁家院中表演完毕后,临走时从主人住家门里转轴上横木摘取白面蒸制的“毛蓝蓝”,大伙分食。现今均由家户备烟酒接待或赏以钱物。

  

 

  元宵佳节,那些回荡在我们童年记忆里的传统年味,随着长大变得遥远难忘,如今人们庆祝传统佳节的方式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而变得简单、匆忙。

  (摄影 \ 杨生茂)

责任编辑:武建飞
0

相关报道

888.jpg

亦城亦寺,亦是深藏红墙灰瓦的故事

美岱召(蒙古语“美岱”意为弥勒)原名灵觉寺,后改寿灵寺。是内蒙古地区重要藏传佛教建筑之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蒙古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