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的思政课才过瘾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17-12-11 来源:四川文明网

  今年5月至10月,教育部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思政课建设情况大调研。“根据对3000堂课程数据的统计分析,专家平均打分为82.3分,课程优良率达83.2%;86.6%的受访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上思政课,91.8%的受访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自己的思政课老师,91.3%的受访学生表示在思政课上很有收获或比较有收获。”(12月7日 《中国青年报》)

  

  86.6%的受访学生喜欢上思政课,这样的调查结果多少有点出人意料。在一些从大学毕业多年的人看来,思政课往往等同于“无聊无用课”“枯燥乏味课”。印象中,思政课往往是授课者照本宣科、应付差事,听课者心不在焉、混下时间。然而近年来,思政课的地位在学生中间发生了悄悄地改变,思政课老师也摆脱了曾经的窘境,这无疑是可喜的。

  

  好的思政课要做到内容有新意。正因思政课是思想品德教育课,我们在以前的惯常思维是,这门课的内容必须高大上,必须主旋律,至少要阳春白雪,最终造成老师不愿上、学生不爱听的局面。事实上,思政课的内容应该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比如教育学生爱国,将“一带一路”等时下最热的话题带入课堂,将诸多“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对世界经济、社会、民生等的贡献带入课堂,恐怕比单纯的说教更管用。思政课仍可以高大上与主旋律,但不要只给大学生提供一堆结论,而是要给他们提供新鲜的内容,用现实擦亮他们的眼睛和思想。

  

  好的思政课要做到形式有创新。传统思政课采取“老师教、学生听”的固有模式,固然有助于维护课堂秩序,但往往是台上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精疲力竭,台下学生却昏昏欲睡,不知老师之所云。现在的年轻学子对那些并非单纯的知识传播的课程,更喜欢即时互动与沟通,所以思政课应尽量有即时性、互动性、沟通性,宜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课堂演讲辩论、知识竞赛可能已经落伍,线上线下配合教学,课堂教学同微电影、纪录片相结合,将课堂搬到校外实践活动,将文艺表演融入思政课堂,等等,也该大有用武之地。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方能诱惑学生上瘾。

  

  好的思政课要做到考核不拘泥。思政课是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战场,重要性不言而喻,自然要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但如何考更是关键的一环。以往,一些老师只图在课堂上照教材念一念,让学生在课堂下背一背,然后再通过笔试考一考,这也是学生对该课程难以提起兴趣的根源之一。所以,思政课考核除了理论笔试,还应当有口试、课堂辩论、实践互动等方面的考查,理论笔试甚至可以只占较低的分值,多多考查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具体行为。考核多元化之后,思政课不再是“背多分”——背书、背答案、背论述、背要点,应该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而言之,好的思政课不要端着表情,不要板着面孔,而要华丽转身变时尚,这样才能让大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成长为精神丰富、生命饱满的人。(何勇海)

责任编辑:武建飞
0
上一篇:

相关报道

深情向往.jpg

土右旗第十届敕勒川旅游文化节系列活动绚丽多彩

第十届敕勒川旅游文化节采取大型文艺表演和小型专场演出相结合、主会场与分会场相联动、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相融合、城市旅游和乡村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