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耀文:无影灯下的“守护神”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18-04-03 来源:土右旗文明网
   

  刘耀文正在查看病历

  俗话说:“开刀去病,麻醉保命”。麻醉医师是病人手术过程中的“生命保护神”,这个不为大多数老百姓所熟悉的职业,其实在整个医疗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土右旗人民医院,3位麻醉医师保障着全院每月100多台手术的顺利进行,今年39岁的刘耀文是其中一个。从2007年进入医院至今,他默默地作着自己的贡献,守护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

  2006年,刘耀文从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2007年进入土右旗人民医院,刚到医院便被分配到麻醉科。当时科里只有3个人,没过几年,麻醉科主任退休,加上刘耀文,土右旗人民医院麻醉科只剩下两个人,而当时医院每年的手术量在1200台左右,平均每月手术100多台。

  2010年的一个晚上,正在村里看戏的一名孕妇突然下身出血不止,家人赶紧将其送往土右旗人民医院救治,医院立即采取止血、输液抢救,情况依然不见好转,便求助包医一附院专家前来诊疗。“在等待专家到来的近两个小时内,需要保证病人的生命体征平稳,刚开始打了麻醉剂是半麻,后来病人生命体征不平稳,血压与心率出现变化,半麻有危险,所以改为全麻。”刘耀文回忆,手术中,病人出血依然严重,只能通过不断输血保证呼吸、心跳正常,从开始抢救到手术结束,4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刘耀文一直在手术室内忙来忙去。

  

 

  这样的情况,对于刘耀文是平常之事。“我们的工作不是人们以为的打一针麻醉剂那么简单,我们需要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时刻注意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刘耀文说,每次做完手术,看到病人康复,再苦再累都感觉心里很舒坦。

  2014年,一位80多岁的老人来到医院做胆结石手术,因为老人牙已掉光,无法使用呼吸器,只能通过插管进行辅助呼吸,手术顺利做完后,刘耀文叫醒老人,拔去插管。“三五分钟后,我感觉老人自主呼吸不好,处于缺氧状态,我只能托住下颌持续给氧,一个半小时后才把老人抢救过来。”刘耀文回忆,等到抢救结束,自己的双手已经僵硬到失去了知觉。

  2016年国庆节前后,麻醉科主任生病,科里只剩下刘耀文一个人,在连续14天的时间里,没有白天黑夜,没有周末假期,他一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手术麻醉工作。到第10天,晚上做完手术,刘耀文在值班室睡觉,凌晨3点,有人敲门,他起身去开门,结果晕倒在值班室门口,被人扶起缓了两分钟后才有所好转。“每天都有一两台手术,我经常晚上就在值班室睡觉,休息时间太短了。”刘耀文说。

  11年的工作生涯中,身边不断有新人进来,也有人考到市区大医院,但是刘耀文却一直在坚守。“前几年也想过考走,毕竟大医院机会多。但是没办法走,麻醉科经常只有两个人,我走了工作就没办法开展了。平时请假都没办法请,更别说走了。”刘耀文说,麻醉科的工作比较特殊,一刻也离不开人,自己平时都没有时间陪家人孩子,两个月才能去看一次父母。

  将青春奉献在这里,刘耀文却从来没有后悔过。“现在麻醉科有三名麻醉医师,工作比以前轻松一些了,我们知道自己工作岗位的重要性,所以更懂得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但是为了老百姓的生命健康能有保证,我们多付出一些也是应该的。”刘耀文说。

  (据《包头晚报》)

责任编辑:刘磊
0

相关报道

二人台.jpg

黄河两岸二人台

黄河浩荡,沿着山西河曲和内蒙古准格尔旗呼啸而过,两岸鸡犬相闻,甚或可以嗅到隔岸飘来的炊米之香。在这晋北蒙南的偏僻一隅,那些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