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奋斗者】王屯良:“劳模书记”的治村经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18-04-28 来源:土右旗文明网

 

  王屯良(右)在蔬菜大棚里与村民交流

  走进土右旗将军尧镇王保公村,10000亩水电路全部配套的农田,1500亩的订单高粱,占地238亩的肉羊养殖基地,12栋井然有序的“小农庄”……从2009年到2018年这9年的时间里,王屯良这个名字始终是王保公村民们热议的“榜首”。“我们村有个‘办实事闹不住’的书记。”村民刘换换说,“现在村里大小事有他带头我们才敢放手干,主要是大家对他信任!”

 

  万亩“水泥”田变成省心地

 

  “2013年我家的30亩土地被列入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当时我怕修路、建渠多占了我家的地,于是没少给屯良惹麻烦。”今年81岁的徐二娃谈及土地开发这事就觉得很惭愧,“现在回想起来真是瞎操心,万亩土地开发以后我家30亩的耕地变成了32亩,地里的土塄塄、小坑坑都没有了,路、渠都给咱们建到田间地头,现在方便得很!以前浇水都得自己掏渠把水引过来,完事后还得再把口子堵上,费时费力还费水,加上人老干不动了,没体力。现在不同了,把自己家的闸往开一拉水就浇了,不用你动一铁锹,也不用弄个泥腿腿!” 

  

 

  为了整合全村的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及使用面积,2013年秋天,王屯良在不耽误农事的前提下搞起了万亩土地开发,起初村民们反对的声音很多。“没办法,先整合我们家三姑六婆亲戚家的土地,别的村民一看把自己家的地都给推了,慢慢就接受了。土地开发后水好浇了,地多了,种植成本降低了,收入也提高了。虽然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是只要真心实意为村民办好事儿,大家慢慢就会认可你!”王屯良说。

 

  “企业+农户”带村民一起富

 

  今年41岁的王屯良在年轻时做过小生意,对经商之道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说到村里的发展,王屯良也思考了很久:“村里要发展,没有产业是不行的,就跟咱们老百姓过日子,手里没钱,拿啥挣钱?”2011年,这个村民口中“办实事闹不住”的书记搞起了肉羊养殖和深加工,从起初签订养殖合同的800户,到如今的2380户,王屯良一步步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农民有劳力和技术,企业有资金和市场,二者一结合,实现致富梦的困难就少了很多。”王屯良告诉记者,“加上现在国家提倡三产融合发展,我们把饲草料种植、肉羊养殖、加工、成品销售、餐饮都融合起来,用乡村企业来引导农户种植、养殖,这样就解决了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销售难等诸多问题。我自己富裕的同时也要考虑乡亲们的增收问题,一人富不算富,富一村才是我们的目标!”

  

  规模化种植大棚

  2018年,王屯良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对于此项殊荣,他有自己的理解:“这是对我的肯定,更是对我的鞭策,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只要农民富裕、乡村美丽,让我再干20年我也愿意!” 

(来源:包头晚报)

  

  

  
  
  
  
责任编辑:刘磊
0
上一篇:

相关报道

二人台.jpg

黄河两岸二人台

黄河浩荡,沿着山西河曲和内蒙古准格尔旗呼啸而过,两岸鸡犬相闻,甚或可以嗅到隔岸飘来的炊米之香。在这晋北蒙南的偏僻一隅,那些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