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党的温暖洒遍每一处角落——土右旗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18-01-08 来源:土右旗文明网

   

    冬日的暖阳下,土右旗海子乡竹拉沁村的几个贫困户村民早早来到宜康药厂,即将开始一天的工作。过去的他们“挣钱无门路,求职无去处”,现在他们通过土地流转和药厂打工过上了既“收租子”又“领票子”的好生活,这样的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而像他们这样的脱贫故事,也只是土右旗近年来脱贫奔小康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土右旗委、旗政府高度重视,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周密的安排部署。土右旗委书记陈华,旗委副书记、政府旗长赵辉多次深入贫困村调研,所有旗委领导班子成员都联点包村,深入所包联的贫困村调研指导。脱贫攻坚作为第一大民生工程、重大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土右旗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不断夯实措施,狠抓落实,创新机制,取得了扶贫工作的良好局面。近年来,共脱贫3950户、9751人,现新识别贫困人口565户、1174人。

  

 

  ●组织保障“力量强” 

  但愿苍生俱饱暖,求真务实有担当。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土右旗委、旗政府成立了由旗委书记为组长,旗委副书记、政府旗长任常务副组长,其他相关旗级领导任副组长,40个部门成员单位组成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9名县级干部包联乡镇,290个驻村帮扶工作队、66个包联帮扶单位进驻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开展帮扶。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对于精准识别确定的贫困户,土右旗按照“坚持识别标准、严格识别程序、加强数据比对、坚持实事求是、锁定重点区域”的原则,加强对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强化“档外贫困人口”识别,逐户逐人进行全面摸底、核查和过滤,逐户明确包扶干部、落实帮扶责任,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2017年重点将不符合条件的“八类人员”清理,对符合条件的低保户、残疾人户、重灾户、移民户、大病重病户等人群按照标准和程序应纳尽纳。全面推进产业、就业、健康、教育、电商、旅游等扶贫,扶技扶智扶志,改善群众精神面貌,提升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断补齐力量整合短板,凝聚抓党建促脱贫的强大合力。

  

 

  ●产业扶贫“改穷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准扶贫要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土右旗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全旗各部门协调联动、共同发力,共安排产业扶贫项目76个,覆盖贫困农户近5560人。持续扩大肉牛养殖扶贫产业园规模,深化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为20个精准扶贫项目村、120户贫困户每户保底分红1000元;黑头萨福克种羊改良7000多只,贫困户户均增收达到5000多元;通过“合作社+基地+企业+贫困户”模式,在新营村建设设施蔬菜大棚,着力打造旗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带动18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采取“合作社+贫困户+企业”模式,与内蒙古骆驼酒业九峰山分厂签订合作订单,在双龙镇王四顺等村种植高粱6000多亩,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通过“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在大喇嘛尧、武乡县、上小韩营等村,新建生猪养殖场,贫困户户均稳定增收1500元。同时,由旗扶贫办牵头,内蒙古蒙正农畜产品公司作为营销主体,在旗电商园区设立了1处“贫困户农畜产品直销店”,倡议全旗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对贫困户生产的小杂粮、畜禽等农畜产品包销、认购,320名干部认购了价值20.4万元的农畜产品。

   

  光伏发电已经成为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产业,成为支持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员脱贫和贫困农村集体收入破零的重要手段。土右旗全面推进光伏扶贫,引进内蒙古哈木格能源工程有限公司、北京至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内蒙古蒙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全面实施光伏扶贫发电项目,共覆盖7个乡镇、33个贫困村,实现贫困户就地增收致富。

 

  结合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和重点区域绿化等项目,大力实施生态保护脱贫工程,安排有劳动能力的21名国贫人口为林业管护员,每人月收入500元,人均增收6000元,实现工资收入保障。积极兑现退耕还林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为41名贫困人口发放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0323元,为49名贫困人口发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8258元。

  

 

  ●教育扶贫“挖穷根”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是扶贫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从根本上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遏制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土右旗从“帮扶谁”“谁来帮”“怎么帮”入手,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资助”“三个精准”为切入点,面对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的重点对象——贫困学生,靶向施策。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2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在包头市职业技术学院入学;为166名建档立卡贫困在校生发放交通补助8.3万元;为8名(专科4名、本科4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新生发放资助资金28万元。在中小学教育装备补充与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重点倾斜贫困村、薄弱学校,大幅改善其办学硬件条件。同时,土右旗还做好精准就业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发挥“培训一人、富裕一户、带动一片”的作用。

  

 

  ●住房扶贫“保安全” 

  土右旗把改善住房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最鲜明的标志,按照“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总目标,通过集中安置、自主搬迁、集中供养等方式,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进度。2017年,计划为755名搬迁人口和378名随迁人口,实际实施了1563名搬迁人口和541名随迁人口,超额完成了186%。同时,立足搬迁村实际,科学发展后续产业,协调落实好“四不变”“两等同”政策,切实消除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

  

 

  ●民生保障“兜住底”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因病返贫、因病致贫是扶贫路上的“硬骨头”,为防止百姓“病根”变“穷根”,土右旗加快补齐基层健康扶贫这块短板,从解决群众看病最现实、最紧迫的需求出发,严格落实医疗报销95%、个人自费5%的健康扶贫政策,对国贫人口旗内就诊的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专门设立了贫困人口医疗报销“一站式”服务窗口。累计为2016年已脱贫的和2017年未脱贫的3704名国贫人口缴纳了大病商业保险,为3168名贫困患者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发放健康扶贫小药箱400个,打通了健康扶贫的“最后一公里”。由旗残联、扶贫办、卫计局组成工作组,对国贫人口中筛查出的非持证、长期卧床不起的17名残疾人开展了上门鉴定、办证服务。严格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在政策、对象、标准等方面有效衔接,将符合条件的214名国贫人口全部纳入了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创新模式“开新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土右旗在扶贫工作中,变“输血”为“造血”,帮助贫困群众拔穷根、破穷障。将99.8万元对口帮扶资金确定为村集体固定资金,购置玉米收割机、旋转犁等大型农机具12台(套),在堂将军尧等5个精准扶贫项目村成立合作社,为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开展土地托管帮扶服务,耕种、收割费用只收取成本费用,每亩减少费用30元左右,每名贫困人口每年节省生产经营费用300元左右。依托心明专业合作社,流转新营村18户、36名贫困人口380多亩土地,贫困户每亩土地流转费500元,增加了财产性收益;依托20个项目,村集体将10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折股,入股包头市敕勒牛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村集体创收5万元;由村党支部书记牵头,成立天宝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苗六泉村集中养殖肉鹅1600只,16户国贫户获得了分红收入800元,同时,集中养殖肉牛25头,连续3年每年为16户贫困户分红2000元。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土右旗党员干部正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拼搏精神,找准穷根、扶到点上,校准靶向、扶到根上,精准施策、扶到本上,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现如今,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中,精准扶贫的温暖阳光正洒向每一处贫困角落,勾勒出一幅脱贫致富的新蓝图!(王玉 史宇飞 赵丹 王伟)

责任编辑:武建飞
0

相关报道

乌兰牧骑.jpg

大地舞台上萌生的“红色嫩芽”

作为自治区为数不多的至今保留的农区乌兰牧骑,土右旗乌兰牧骑在47年风风雨雨中,历经数次兴衰仍初心不改。每一代乌兰牧骑队员都踏遍...